中文 | En
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> 万亿智能建造市场 建筑机器人崛起
万亿智能建造市场 建筑机器人崛起
  30万亿的建筑市场,在未来十年将出现千万级建筑工人缺口;建筑行业数字化、自动化是不可逆的趋势。
  目前,建筑机器人在海外出现批量推广趋势,国内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,参与其中的既有建筑施工单位、机械设备生产商及地产公司,也有建材企业的科技公司,并涌现出一批机器人、自动化背景的创业团队。
  从切入点来看,建筑机器人公司在设计、施工、运维、拆除等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都有尝试,但绝大多数还是聚焦在施工环节。
  由于施工环境复杂、工艺流程多样化等因素,现场施工机器人目前很难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,更多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实现闭环作业,创业公司基本以机器人工程服务的商业模式进入市场。而装配式工厂生产机器人及配套施工机器人由于环境相对标准、数字化效果明显,也有广阔的运用市场。现阶段,建筑机器人在施工危险度较高、工艺复杂度较低、机器人ROI较高的场景会较先落地,并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此时此刻,正是布局建筑机器人早期蓝海市场的好时节。

      2021年,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29.3万亿元,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,也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。据中国建筑协会统计,中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0.08%,而欧美发达国家为1%,有非常大提升空间。
 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来看,无论是前期的设计、招标阶段,还是中期的施工建设阶段,包括主体施工完成后的装修阶段,以及入住后的运维阶段,再到最后的拆除阶段,都存在巨大的数字化改造空间。
  在设计阶段,最核心的是设计工具,已经有较成熟的CAD软件,类似海外的Rhino、Autodesk Revit、国产的中望软件等,数字化机会来自BIM软件在正向设计领域的推广、云端协同工具以及国产化替代等。
  在招标阶段,广联达过去十年逐步占据了的算量、造价工具绝大部分的市场,另外还有品茗、鲁班等厂商,数字化的机会主要是头部公司云化转型、以及往上游设计段和下游施工段信息化的渗透,形成“平台+建模+应用”的横向一体化生态。
  施工阶段是组织建筑工人、利用机械设备、进行物料搬运,并高效的完成建造。它又可分为两段,一段是工厂预制,另一段是现场施工。在工厂预制段,主要是建筑主材的设计和工厂化生产,以钢筋、混凝土、模板三大主材为核心,通过标准化工厂制造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以及机器人、自动化设备高效、质量稳定的特点。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,通过升降机、吊塔、机械臂等设施完成装配。
  目前,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,而绝大部分现场施工是由5100多万建筑工人完成的,它的数字化、自动化提升是巨大的市场。这其中即包含机器人的机会,也有大量协同管理和信息化、智慧化工具的机会。
  在房建、基建步入存量市场的大背景下,建筑运维阶段的数字化就愈发重要。建筑材料的创新、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及节能减排、绿色低碳建筑将是确定性的机会。